12月23日,《四川日报》刊载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新同志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摘编。
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和重大意义
李新
回顾全面深化改革10多年的历史,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在我国改革开放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这些历史成就和重大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从改革力度上看,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改革工作,主持召开 72次重要会议,审议通过超过600份改革文件,在许多重大改革、重大关头、重大问题上果断决策、一锤定音,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接续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出战略安排,既有递进深化的部署,也有整合提升的要求。可以看到,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到党的中央全会,包括2013年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都把全面深化改革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改革广度上看,相比过去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谋一域,更强调全局,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涉及的领域更宽、内容更全、任务更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六个紧紧围绕”,一揽子推出15个领域、336项改革举措,推动改革由单一到全面,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新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推出3100多项改革举措,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党和国家事业各个方面,推动改革向更广领域拓展、向更大范围延伸。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七个聚焦”,列出15个部分、60条、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各领域目标要求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延展。
从改革深度上看,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主线始终不变,改革主题不断递进、改革内涵不断丰富,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在上一个历史时期或前一个发展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从聚焦某些具体领域到设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改革目标实现从具象化到引领性的转变,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改革都更具方向感。从改革措施表现为改革事项“量”的积累,到更多体现为改革实效“质”的提升,改革突进攻坚期深水区,动真格的“大手笔”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