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一名绣娘,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片妇女”为目标,“彝绣扶贫”成为助推凉山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进一步加强对“绣娘”的培养,发挥其在特色产业发展、彝绣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养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罗眉、陈名财、孙继琼、蔡莉英、周燕等同志组成课题组深入凉山州越西县、昭觉县、美姑县等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调研,撰写了《关于完善“绣娘”培养机制助力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的建议》的决策咨询成果。
成果认为,凉山彝区已形成了“绣娘”培养的“三大经验”:妇联以其组织优势成为政府推动的主要力量;工作站以其平台优势成为市场引导的主要力量;传承人以其带动优势成为彝绣传承的主要力量。但还存在政府推动合力未形成、市场引导动力仍不足、彝绣传承基础薄弱等问题。据此,课题组建议:从构建部门协同推动的管理机制、彝绣产业发展的牵引机制、彝绣文化传承的提升机制等方面完善“绣娘”培养机制,助力凉山彝区乡村振兴。